精神类药物深度报告:赛道再掀热潮 新机制带来破局

张静含/陈田甜 2024-09-26 08:03:13
机构研报 2024-09-26 08:03:13 阅读

  精神障碍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,新药开发难度大。根据《世界精神卫生报告》,2019年全球共有9.7亿人患病,其中抑郁症2.8亿、精神分裂症2400万人,全球治疗率在29%,存在较大未满足需求。因病因机制不明确,药物开发难度大,全球每年用于精神卫生上研究经费约为37亿美元,占全球卫生研究费用的7%,但成功率在II期研究中仅24%。目前常用的精神分裂症和抗抑郁药物均较为集中,且以仿制药为主,在我国使用的前十款药物中均有对应的国产仿制药,我国整体销售金额因集采,在2020-2023年出现下滑或波动,但从用药量角度,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均保持稳步提升态势。

      精神分裂症:即将进入“后多巴胺”时代。传统精神病药物以DA能为主,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疗效有限,同时因存在严重副作用使得患者依从性差。在新药研发上,靶点丰富,不再局限于多巴胺能和5-HT。Karuna的KarXT针对中枢M1和M4受体,关键性临床显示能明显减轻精分主要症状,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,目前已向FDA递交上市申请,PDUFA日期为2024年9月26日,如果成功上市,将成为首款新机制的精分治疗药物。

      抑郁症:从单胺能药物转向谷氨酸能,实现更快速、强效和特殊人群覆盖。传统抗抑郁药以单胺能为主,存在起效缓慢,治愈率低,存在残留症状,对特殊人群效果不佳的问题。在新药研发上,开始向氨基酸类药物转变,近几年已有相应机制产品上市,如艾司氯胺酮(NMDAR)/布瑞诺龙(GABAR)/祖拉诺龙(GABAR)。艾司氯胺酮鼻喷在难治性抑郁症中起效迅速,缓解率显著优于喹硫平和安慰剂。布瑞诺龙和祖拉诺龙是类似分子的不同剂型,前者通过静脉持续输注发挥作用,后者可直接口服,获批用于产后抑郁治疗,布瑞诺龙也是首款用于产后抑郁的药物。

      相关标的:恩华药业、康弘药业、京新药业、绿叶制药等。

      风险提示: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、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、出现重大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等。

声明:
  1. 风险提示: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,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,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,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,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。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原创性,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。
  2.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,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