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收周报:短期调整过后 信用债该怎么买?

颜子琦/杨佩霖 2024-08-29 17:38:15
机构研报 2024-08-29 17:38:15 阅读

  如何看待近期信用 债市场的震荡?

      8 月下旬以来,信用债市场迎来持续调整,并且其走势与利率债出现背离现象。以3 年期AA 等级城投债与国开债为例,相较于8 月16 日,国开债收益率从1.91%下行至1.88%,而城投债则从2.19%上行至2.34%,信用利差也从28.3bp 扩大至45.8bp。相较于年内前几次回调时的市场表现,这也是第一次出现二者走势的背离,而导致背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具体我们认为可能包括以下几点:

      1) 信用债收益率长期处于下行区间,性价比持续降低。仍以3 年期AA 城投债为例,今年以来,城投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.02%下探到8 月初最低的2.08%,累计下行94bp,早已触及历史极低水平,从均值回归的角度来看回调的风险较高,利差保护不足,性价比持续降低,市场也仅在惯性思维下继续参与信用债。

      2) 成交活跃度阶段性新低,监管因素放大流动性缺陷。步入8 月以来,在监管因素的影响下,债市整体成交活跃度偏低,而信用债表现则更为明显,截至8 月25 日统计当月日均换手率仅有0.32%,剔除季节性因素外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新低,信用债市场缺乏有效的交易对手,因而需要付出更大的摩擦成本以完成交易。

      3) 信用债贡献不足,非银负债端缺乏稳定。债券投资收益可分为票息收益与资本利得两方面,此前信用债票息收益虽持续压缩,但由于债券价格上涨,带来的资本利得仍能够贡献较为理想的收益。然而随着债券市场整体回调,资本利得贡献转负,由此导致信用债投资的收益贡献相对不足,对于部分非银机构负债端的稳定性或带来考验。

      4) 前次赎回潮经历深铭肺腑,避险情绪催生卖盘增多。无论是低收益率带来较低的性价比,还是缺乏对手盘抬升交易成本,亦或是非银负债端的不稳定性,都是导致赎回潮负反馈出现的潜在因素,因此在避险情绪下信用债卖盘持续增加,最终出现信用债与利率债走势的背离,利率债横盘震荡而信用债收益率抬升。

      短期调整过后,信用债该怎么买?

      当前市场较关注是本次信用债波动是否会引发债券市场的负反馈。具体而言,8 月27 日信用债市场出现大幅回调,3 年期AA 城投债单日上行约5.2bp,连带利率债(3Y 国开)单日上行2.5bp,在央行连续两日大额净投放的背景下,赎回压力可见一般,但28 日债市明显企稳,利率与信用双双回暖,流动性呵护下赎回压力明显改善。除此以外,从银行理财持仓结构来看,截至2024 年6 月末,债券资产占比43.8%,较2023 年末小幅下降  1.5 个百分点,较2022 年末大幅减少6.6 个百分点,而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5.3%,较2022 年末大幅提升7.8 个百分点。因此整体来看,本轮赎回潮力度较2022 年仍有相当的距离,同时当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特征较彼时亦有明显改善,这决定了其在面对债市调整时有更为良好的抵御风险能力,降低负反馈事件出现的概率。

      短期来看票息资产荒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。当前债券市场中票息资产的供给仍略显不足,从发行票面与到期估值来看,当前信用债平均发行票面已从年初的3.28%压缩至前一周的2.25%,相较于到期债券的估值差也从33.8bp 压缩至14.0bp,这意味这整个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水平仍在持续降低。与此同时,以认购倍数来看,截至8 月25 日,当月城投债加权平均认购倍数录得约3.37 倍,虽有回落但整体上仍处于较高水平。综合来看当前债券市场中票息资产的供给仍在减少,而市场对于此类资产的需求也维持较高水平,短期内虽有震荡但需求仍在,这也是对债市的主要支撑。

      后续来看,我们认为债市短期内或继续维持震荡,短期内信用债在避险情绪或有进一步上行的可能,但大幅回调的概率不大,债市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提升。中长期来看,票息资产供给不足仍是资产荒行情的主导因素,回调之后带来的性价比回升机会可以重点把握。策略方面,尽管我们认为信用债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高,但限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横盘,资本利得在信用债投资中的贡献或也将明显降低,因此仍建议采取票息策略,期限方面以3 到5 年期左右为主,等级方面可放宽至隐含AA(2)甚至是AA-等级,以此来获得更为丰厚的静态收益。

      风险提示:信用债违约风险。

声明:
  1. 风险提示: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,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,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,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,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。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原创性,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。
  2.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,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