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多样性:我国政策与金融支持现状

郭荆璞 2024-07-23 19:30:42
机构研报 2024-07-23 19:30:42 阅读

  我国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,生态系统类型多样, 资源丰富,生物遗传资源具有较高的丰富性和特有性。但同时,我国受威胁物种比例也较高。经过近年来的治理,我国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,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显著。

      2010 年至今,我国进入全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入完善阶段。随着不断丰富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类型、目标和措施,逐渐构建起全方位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。保护范围扩大到面向全国范围或具体区域的全方位保护,实现综合运用直接保护、防治防控以及可持续利用措施的保护手段,更加重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,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更加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。

      2024 年1 月18 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(2023-2030 年)》,作为全面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的科学指引。《行动计划》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、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、以及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四大优先领域,并提到加强企业生物多样性披露,推动生物多样性友好、可持续的产业链;以及推动生物多样性、气候投融资发展。

     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资金缺乏问题。近年来,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资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,随着政策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,实践中逐渐涌现出许多具有开创性、发展性、创新性意义的投融资案例,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实践案例可分为银行信贷、保险保障、债券支持、“基金+”四种模式。

      未来,根据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(2023-2030 年)》,我国将进一步多元化投融资机制,鼓励市场化、社会化资金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,调动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。目标到2030 年,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多元化投融资机制,资金投入水平、使用效益和透明度明显提升。

      风险提示:政策变动及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;突发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
声明:
  1. 风险提示: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,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,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,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,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。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原创性,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。
  2.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,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