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金融数据速评:信用结构映射的三大特点
一、信贷进一步下行主因企业部门,源于央行治理资金空转以及前期票据冲量对当前的透支;居民部门仍低位徘徊,二手房成交或难对冲提前还贷。6 月信贷新增21300 亿,同比少增达9212 亿,基本符合市场预期(21327 亿,Wind)。拆分结构来看,企业部门信贷的下降是6 月信贷数据进一步放缓的主要原因,一方面源于企业中长贷(新增9700 亿,同比少增6233 亿)增长放缓,在央行治理资金空转的过程中,企业中长贷新增规模已经进一步向20-21 年水平回归。另一方面,4-5 月银行连续票据冲量透支效应显现,6 月票据融资仅新增-393 亿,同比多增的规模收缩2724 亿至428 亿,同样构成6 月信贷收缩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居民部门方面,二手房成交的改善或难以对冲居民提前还款的冲动,具体来看6 月居民贷款(新增5709 亿)同比少增3930 亿,较5 月(同比少增2915 亿)继续收缩,其中居民短贷(新增2471 亿,同比少增2443 亿)和中长贷(新增3202 亿,同比少增1428 亿)虽仍处于正增长但和历史同期相比,处于偏弱区间。
二、社融:除信贷因素外,政府债融资再度放缓,企业债冲高回落额外拖累新增规模,亮点在于信托贷款增长,或体现央行对地产的呵护。6 月新增社融32982 亿,同比少增9283亿,基本符合市场预期(32154.6 亿,Wind)。除上述信贷因素外,债券融资放缓是主要拖累,一是政府债券融资(新增8487 亿,同比多增3116 亿)速度较上月放缓,这还是在国债融资新增规模(4777 亿,Wind)达到最近五年同期新高的基础上实现的,更加凸显了地方政府债特别是新增专项债(6 月新增3088 亿)发行的迟缓。二是企业债券(新增2128 亿,同比少增121 亿)冲高后回落,地方政府化债压力仍存。表外融资中,未贴现汇票(新增-2047 亿,同比少增1356 亿)收缩明显、委托贷款(新增-1 亿,同比多增55 亿)相对平稳,而信托贷款(新增748 亿,同比多增902 亿)改善明显,凸显央行对地产的呵护。
三、M1、M2 同比进一步下行,在强化资金空转管理,规范“手工补息”后,货币供应量的代表性明显下降。6 月M2 同比下行0.8 个百分点至6.2%,其中主要拖累来源于两个方面,一是企业存款(新增10000 亿,同比少增10601 亿)增长的放缓,或源于在强化资金空转管理后,企业存款贷款的同步收缩现象,以及规范“手工补息”后将部分资金转移至理财的影响,M1 同比再度下行0.8%至-5.0%也佐证上述观点。二是居民存款(新增21400 亿,同比少增5336 亿)增长的放缓,或更多去向理财以追求更高的收益。财政存款(新增-8193 亿,同比多增2303 亿)小幅多增,或显示财政在二季度末并未有明显的发力。
四、总结6 月金融数据,我们可以梳理出三大特点,一是二手房成交改善并没有同步推升居民杠杆,背后或仍体现出居民对于“负债最小化”的追求,提前还款的趋势还未结束。
二是央行治理资金空转的态度是坚决的,货币供应量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在脱钩,我们后续更应该重视社融对经济的指引效果。三是居民和企业将资金更多的分配给非银部门的特征尚存,进一步加大了非银部门的欠配压力和保持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”的难度。不过,我们也应该重视,央行对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决心,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于长端国债收益率的底线思维。好在美国最新CPI 数据降温,给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稍微腾挪出部分空间,但我们仍提示,央行实际上的总量宽松政策特别是降息,或还需等待美联储降息落地才能实现。
风险提示:财政政策年内超预期,货币政策宽松超预期,房地产形势变化。
声明:
- 风险提示: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,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,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,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,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。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原创性,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。
-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,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。
推荐文章: